茶叶品名:牛栏坑肉桂 牛首 传说中的武夷山牛栏坑肉桂又名“牛肉”
茶叶等级:
茶叶含量:50g
茶叶产地:福建.武夷山
存储方法:常温,密封,干燥,可保存3年。
保质期限:36个月
品评中足火炭焙牛肉时,干茶闻去就有浓浓的岩韵冲来,如果没接触过正岩或者这些类似茶叶的茶友,是感受不到这岩韵的;再用沸水冲入,就以"开盖夺香"之势,让您收获*个惊喜;肉桂口感非常霸气,入口的一瞬间,整个舌苔包括口腔全部麻醉,舌苔不断的有辛辣感冒出,涩感不断的化解又重新的冒出,肉桂的气息以及浓厚的水底会塞入牙缝,缭绕于舌苔与牙齿之前,多喝几泡,整个口腔非常的爽,入口后,立刻生津回甘,久绕不去。整体来讲牛肉汤色厚重,汤水醇厚,内质丰富,口感极为霸道,耐泡度好,8泡不倒,10泡有余香。喝完牛栏坑的肉桂,再喝其他好茶,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没感觉!
牛栏坑肉桂的独特霸气感觉是武夷山任何一个地方的肉桂都无法比拟的,但是产量非常少,2014年一斤牛栏坑肉桂的青叶(这里指的是青叶,就是树上采来的叶子)就要500元1斤,理论上十斤做一斤的成品茶,这里成本就要去5000一斤,还不包括人工费,场地费,损耗费,后期各种费用。因此就不难理解市面上为什么牛肉的价格那么高昂了。听说有人喝一泡牛肉时,要焚香静气、沐浴更衣,虽失之夸张,但也能说明牛栏坑的肉桂确实是很优秀,也确实产量比较少,如果有机会能喝到一泡牛肉,还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整个牛栏坑据不完全统计有50亩左右的茶园,仅仅分布在10多户茶农的手中,年产量极为有限。物以稀为贵也就造成近年价格的飙升和市场的混乱,市面上以别的山场冒充“牛肉”的屡见不鲜,甚至有业内人士称“十牛八假”,要喝到正宗的牛肉不单要付出不菲的价钱还要有极高的鉴别能力。
自从“牛肉”一举成名后,价格远离普通茶友变成著偧品后,岩茶发烧友们开始寻找替代品,武夷山的各种各样的“肉”被挖掘出来。目前名气不亚于“牛肉”的“马肉”——马头岩肉桂,以其特有的霸道口感迎得追捧。于是茶客们翻开武夷山山场图,惊喜的发现了农耕时代的古人命名地名居然以动物为多,这里我们可以统计一下。除了“牛肉”、“马肉”,还有谁也没有见过的“龙肉”——九龙窠肉桂,九龙窠是大红袍祖庭所在地。“猫肉”——马头岩山场的一个小区域,猫耳石肉桂。“狮肉”——青狮岩肉桂;“羊肉”——洋墩岩肉桂;“虎肉”——虎啸岩肉桂;“鹰肉”——鹰嘴岩肉桂;“猪肉”甚至有两个——,竹窠肉桂和猪仔洞肉桂;“虾肉”——霞滨岩肉桂;“燕子肉”——燕子窠肉桂,还有更令人不可思议的“鬼肉”——鬼洞肉桂。武夷岩茶已经俨然成为了“全肉宴”,走遍喝遍大大小小的山场也成了发烧友们一大追求目标。
其实各种各样的“肉”就是武夷岩茶山场文化通俗化的另类表达方式和岩茶发烧友们的极致品饮追求。传统夷岩茶山场按名岩(三坑两涧两窠)——丹岩(50平方公里景区)——洲茶(景区外武夷山内)——外山(武夷山外)来划分,也有按武夷山景区产区、自然保护区高山产区来划分。本质都是因为不同山场的海拔、土壤类型、日照、降水、温度、化肥使用等等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同一个山场即使是阴面、阳面茶都会有差异,山岗上和坑底也会有不同,甚至茶树周围植被不同都会造成茶叶滋味的差异。拿“牛肉”为例,坑口坑尾、岗上、正坑坑底的茶品质和价格差异都很大。武夷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千变万化的山场环境、数以百计的茶叶品种以及不同风格的制茶师共同造就了武夷岩茶的博大精深,让无数爱茶人痴迷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