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功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对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的公开发行,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关于股票公开发行核准制度的有关规定,实行注册制度,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务院作出规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决定指出,国务院要加强对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就决定实施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中期报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证监会主席肖钢此前表示,与股票发行核准制度相比,注册制是一种更为市场化的股票发行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完善信息披露规则,由证券交易所负责企业股票发行申请的注册审核,报证监会注册生效;股票发行时机、规模、价格等由市场参与各方自行决定,投资者对发行人的资产质量、投资价值自主判断并承担投资风险。 监管部门重点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进行监督,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格处罚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董登新认为,落实“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任务,涉及证券法相关制度的调整。证券法修订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鉴于对证券法的全面修改涉及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针对前一时期证券市场异常波动的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在证券法修改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需要一个过程。
董登新则认为,这次会议的审议表决的通过,实际上是对注册制改革的提速,证监会内部也呼吁希望加快注册制改革,帮助证监会减政放权,压缩权力行使空间。另一方面国务院也希望加速注册制改革,此外股市本身也有这种需求。
对于股市的影响,分析认为,实施注册制后,股市供应增加、估值稀释,也将促使市场由过去的概念炒作转向价值认同。具有优秀业绩的上市公司将会继续受到资金追捧,而原来被市场爆炒的概念股将迎来可能的大调整。
本文整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email:kf@53shop.com 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