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丰富,人脉甚广,这往往是不少白领说服自己创业的重要理由。关系创业往往是中国式创业的最大特点。很多白领在创业过程中比较倚重人脉关系,往往以为有了人脉就有了一切。
有调查显示,创业企业每100家企业中只有20家到30家可以熬过1年,而熬过3年的企业只占这其中的30%。如果在创业过程中过分倚重人脉关系,一旦失去,创业之路就很容易戛然而止。
成也人脉 败也人脉
“守着这么一个大金矿,我还担心什么。”创业之初的陈锋一直都是自信满满。
陈锋是学设计的,毕业后分到一家国企,他一直琢磨着自立门户。单位工作清闲,他私下里成立了一个小小的个人工作室,在网上接一些小活儿,也帮助一些小企业做一些设计印刷的业务。
半年后,一次同学聚会改变了陈锋的命运。席间,陈锋的一个老同学薛岩在一家外企刚被提拔为市场总监,手里掌握着一年上百万元的印刷业务。在老同学的“帮助”下,陈锋顺理成章地拿到了这个大业务,于是他招兵买马,迅速成立了一家颇有规模的制作公司,一年下来,利润竟然也非常可观。
在老同学的照应下,陈锋的印刷公司业务也是做得顺风顺水。有固定客户且效益还不错,陈锋很知足。然而两年后薛岩意外地离开了外企,接替薛岩的继任者毫不犹豫地把这笔印刷业务给了自己的关系户。失去了业务支柱的陈锋很快就支撑不下去了,几个月后只得关闭了公司。
旁观者清:人脉不能一劳永逸。人脉资源在创业过程中虽然很重要,但不能过度地依赖关系资源,而应当未雨绸缪,加强人际资源优势以外的其他方面,例如通过提升服务、产品,开拓新的客户,不过分依赖单一客户生存。
过往人脉 有力使不上
许历在一家知名财经媒体市场推广部做市场经理。每到年底,都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报社的两场压轴大戏——年会以及行业论坛即将拉开大幕。从主题设计到嘉宾邀请,许历他们通常都要忙上大半年。
几年积累下来,许历也认识了不少企业名流,她的朋友圈从老板到金领,质量和数量都堪称一流。许历的几个朋友一直想动员她下海,他们说服她的一个理由便是:放着那么多资源不用,实在太可惜了。
许历本也想安心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去瞎折腾。可是,报社更换新领导班子,主管经营的副总不时对许历挑三拣四。一次例会上,大家讨论一个新策划案,副总当着大家的面批评许历不够用心。许历委屈极了,一赌气递交了辞职报告。
许历还是很有底气的,朋友开的培训公司一直邀请她过去做市场副总。许历很快就走马上任了。“我就不信自己干不好,就凭我的那些高端资源,只要我开口,总得给我个面子吧。”然而,接下来的创业历程却让她出乎意料。公司筹划一个培训论坛,许历给几位自认为交情不错的经理人打电话,可对方不是不方便就是很忙没时间。
许历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中……家人的一句话却点醒了她:离开以前知名媒体的平台,谁认识你啊?
旁观者清:职业人往往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所积攒的人脉关系质量。毕竟,这些人脉关系的积攒都是建立在职业人所在公司和所在职务的基础上。一旦出来创业,脱离原有的平台和职务的光环,人脉质量将明显下降。
创业反被资源所累
走出位于中关村的写字楼,卢航眷恋地回头望了望。从明天开始,他的身份就不再是这家软件公司员工了,而是一家新公司的合伙人。在此之前,他一直担任某软件公司业务部销售经理。
卢航和朋友合伙的新公司主要业务是做人才测评软件,尽管不是什么蓝海,他们还是十分看好市场。之前与几家高校洽谈的针对大学生的测评软件业务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下个月就可能有款项进账。
卢航做销售起家,有不少圈里的朋友。得知他创业的消息,不少朋友在祝贺之余都不忘记说上一句:“以后有什么好项目知会一声,大家一起发财!”卢航挺讲义气,他也想着发动自己所有的资源,给多多推荐客户,毕竟有钱大家赚总比大家没钱赚强。
几个朋友也是劳心劳力,纷纷给引荐客户,可这些客户资源往往是朋友的关系户,谈了半天也没几个成的。有个朋友干脆把卢航的公司当成了中转中心,开发票或者走账都来找他。还有的朋友极力推荐自己的项目,希望大家一起合作。卢航碍着情面,也不好拒绝。
折腾了几个月,卢航整天被一大堆琐事包围着,正事进展反而不顺。
旁观者清:职业人一旦创业,会立即有许多“朋友”找你,而找你也许并不是想帮你创业,而是自己带着项目或其他目的找你。因为你有自由身,这是最宝贵的,可以帮助朋友把资源变现。但是,这些追随而来的资源(事情),大多并不是你自己真正想做的,或者偏离了自己创业的主线。
主动追逐泡沫资源
自从上次参加孕婴博览会以来,马晓晴的创业热情被完全激发起来。都说女人和孩子的钱好赚,经过一番考察,马晓晴决定锁定婴童内衣市场。
时下,电子商务网站正流行,马晓晴决定仿照PPG的轻公司模式,做一个品牌+oem+目录+网络+线下的模式。对她而言,这个创业模式显然过于理想化。马晓晴一直在IT业内打拼,除了线上网络推广,马晓晴在其他方面都没有什么经验和优势。于是,她想找几位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马晓晴写了厚厚一沓商业计划书,也参加了几个创业竞赛。每次宣讲完自己的商业计划,都有人表示有兴趣合作。一开始,马晓晴还挺激动,以为遇到了“知音”,可谈着谈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有的准合伙人只关心股权利益,有的则动员马晓晴加入自己的成熟商业模式。
几周下来,马晓晴不停地赶场,人倒见了不少,大会小会股权利益争了半天,各种模式也讨论了半天,却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创业伙伴。
旁观者清:企业初创,一切还都不定型,商业模式只是所谓的理论模型。创业者身单力薄,外面的任何一丝希望似乎都成了自己的救星。创业者往往成了泡沫资源的主动追逐者。
第三只眼
白领创业,如何冲破资源泡沫?
文/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顾问景素奇
创业,没有资源不行。但如果遇到的资源是泡沫,不仅无效,反会深受其害。而职业人阶段积累的所谓丰富的资源,90%以上都是泡沫。
白领创业,要想冲出资源泡沫的围堵,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白仅有资源是不够的
创业不要以为有了资源就有了一切,资源只是创业的要素之一。从某个角度来讲,没有资源比资源泛滥要好,因为没有资源不用付出过滤冗余资源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
第二,资源是有泡沫的
资源发挥效用都是有条件的。职业人所拥有的资源发挥效用是基于原来的组织系统平台。一旦步入创业,开始了新的创业平台,原来的资源发挥效用的平台条件就不复存在。这样资源在没有条件发挥效用的前提下都是泡沫。从职业人到创业者切换度越高,原来资源的泡沫化程度越高。
第三,拒绝无效资源
职业人创业面临着那些找上门来的朋友资源,一定要分辨哪些是自己能够用得上,用上的程度有多高,使用这些资源的附加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自己能否承受,是否影响到自己的创业主线。千万不要为了朋友面子不意思而使用这些资源,接受这些资源的附件。
第四,遇到困难,坚守自己
创业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当身处危地时,要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不要看见任何外部关联资源都要嫁接。有些资源的线头最多是看一看,甚至是视而不见,不要轻易抻出那根资源线头,以免轻易改变自己的创业走向。
第五,要保持高度敏感
不健康的资源有时往往披着美丽的外衣,挂着五彩的光环,要想不被那些不健康的资源所害,就要首先锻炼识别资源健康程度的能力;其次要抵制住不健康资源所带来的诱惑,因为大多数不健康的资源都会给人营造出美丽的诱人前景,甚至是给一些小便宜让你品尝。所以要像舌头一样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识别,发现苗头,及时刹车止损,不要犹豫。
第六,不要幻想多元发展
创业者往往因没有成型的业务模式,往任何一个方向上开拓都可以,因此就在有限的资源下外接两个资源,甚至开展多元经营,祈求东方不亮西方亮。那是不现实的,是异想天开。创业就要集中全部精力于一件事的一点上,专心致志,踏踏实实。千万不要开拓与业务无关,或相关程度不高,甚或是对主业有辅助作用但分散有效资源的业务,千万不要搞多元创收。要把一种盈利模式做熟练、做精、做透、做强后,再去陆续扩展其他盈利点。
第七,不要沉湎于旧资源
开拓新资源的能力比拥有旧资源更重要。职业人创业往往容易沉湎于旧资源,而忽视新资源的开拓。以前积累的资源大多都是过时的资源,如果创业用不上,就不要恋恋不舍,白白地耗费资源的管理费用。应该把精力用在开拓新资源上,尤其要重点培养组织开拓新资源的能力。只有有效开拓出新的有效资源,才能缩短创业时间,降低创业成本。所以职业人创业就是要利用和摈弃旧资源,千方百计开拓新资源,促进创业成功。
第八,不要拒绝原东家的支持
有的白领创业,往往和原来老板赌气——不相信就干不过原来的老板。抱着这样的心理,原先的老板给予的资源往往遭到经理人拒绝,相信自己能独立打出一片天地来,这是非常天真幼稚的想法。职业人要真想创业成功,请接受前任老板的资源支持,最好是借助前任老板的平台创业。切记,和老东家赌气而创业,失败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如果是成功,也是失败后才成功,白白地延长创业成功的时间。
本文整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email:kf@53shop.com 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