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商城因为“虚假交易”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国外一家投资咨询机构发布报告称,京东销售额存在虚报。对此,京东集团公关部总监康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商虚假交易的现象,是行业长久存在的,并非新鲜事物。”
据了解,通常电商“虚假交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商家找所谓的消费者进行“假买假卖”。卖家买快递单号,其收件人和寄件人与实际的买家、卖家不一致;另一种是快递公司发空包,但快递公司并未完成配送,而帮助商家完成平台上的物流信息。
康健坦言,“虚假交易”尽管在短期内会带来“利好”,但长期看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品牌价值。网络交易的维系要靠商家的信用和消费者认可,一旦由于“虚假交易”引发消费信任体系崩塌,对于电商发展可能是致命的,不能够掉以轻心。
2014年,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了《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虚假交易”等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工商部门可以对商家进行查处,竞争对手也可以进行举报。
本文整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email:kf@53shop.com 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