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致富之-----养殖非洲雁

发布时间:2015/6/2 15:32:22

    1987年出生的张宏霞,成长在张家口市,父母做生意,家庭条件优越。

  在张宏霞的手机里,曾经存着很多当村官之前的照片。照片中的姑娘颇具小资风尚,在都市霓虹中,她坐在洋阳伞下手捧咖啡。

  5月16日,记者见到的张宏霞再也不是相片中的模样。松松垮垮的衬衣很随意,简单清新的打扮与王家湾的山水、人们没有很强的违和感。走在村里,不时有乡亲与她打称呼,小孩子喊她“张老师”,老人们叫她“闺女儿”。

   她,是一名村官,在这里已经四年了。王家湾村的温大爷说,乡里来过不少大学生村官,可留下的没几个,他听说,有些大学生村官在来报道的路上,看到蜿蜒的 山路怎么也走不到头,转身就打道回府了。所以,对能留下来的村官,乡亲们打心眼儿里是喜欢又感激,像张宏霞这种留下来又把自己与这片山水“绑”在一起的, 乡亲们觉得更亲。

  把张宏霞与王家湾“捆绑”在一起的,除了化不开的情深意重,还有就是养在王家湾村废弃校舍里的几千只非洲雁。养殖非洲雁,是张宏霞为这里的人们谋划出的致富路。因为这里太穷了,她说,如果不做点儿什么,总觉得不甘心。

  

  说起王家湾乡的贫穷,张宏霞坦言,刚来报到的第一天,她也萌生离开的念头。

  大学毕业以后,张宏霞参加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四级联考被录取。2011年10月24日,家人开车送张宏霞报到。汽车在蜿蜒起伏的山道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张宏霞那颗因开始工作而高涨的小心脏,随着越来越深的山路逐渐低沉。

  时值秋后,车窗外是一片枯黄的秸秆,几处低矮的土坯房零星镶嵌在山沟沟里,偶尔还能看到赶着驴车的老农驮水经过……这,就是她要去的王家湾乡。穷,是她对这里最强烈的感知。

  回忆起报到后的第一个夜晚,张宏霞苦笑——呼呼冷风吹着根本关不严的宿舍木门,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耳边是躲进屋里取暖的苍蝇磨翅乱飞的动静。那天晚上,她把头蒙在被子里,哭着睡着了。

  现在,再看看这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的小平房,张宏霞倒不觉得简陋了。她说,曾经想离开不仅仅是巨大的环境落差,还有心理落差。刚来那会儿,她被安排到乡政府办公室,每天就是分发报纸、擦桌扫地。她心想,既然坐办公室,那为什么非要跑到这穷乡僻壤来坐办公室呢?

  现在不一样了。当年没能走成的她半主动半被动地开始创业养殖非洲雁。她发现自己“是有用的”,也就不想走了。

 

  长久以来,王家湾乡的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为帮当地村民致富,留下来的张宏霞,从2012年开始,建起了全县第一家非洲雁养殖基地,成立了辰湾非洲雁养殖合作社,带动当地10个村、300多户农民养殖增收。

  当地村民孙玉斌,从一开始就跟着张宏霞养殖非洲雁,已经有两年多了。按照“合作社+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她从张宏霞的手里接过非洲雁雏苗,精心养上三个多月,然后再由张宏霞回收。现在,孙玉斌每年能有2万元的增收,小日子蒸蒸日上。

  采访中,王家湾乡党支部书记王志勇开玩笑地说,在很多乡亲的心目中,张宏霞的地位不比他一乡之官的地位低。

  王志勇在村里散步的时候,经常碰上乡亲追着他问,“小张儿那闺女是不是要走啦?”王志勇说,老百姓们特别怕这只“领头雁”飞了。每次,他都给大家伙儿吃定心丸,“不走,不走!”

   四年了,张宏霞对王家湾有感情,乡亲们舍不得她,她也舍不得乡亲们。5月16日正是周末,张宏霞蹭王志勇的车回县里办事,出发前,她在村里碰上准备返校 回宣化的初中生王婷婷,就拉着她一起“坐捎车”——她把每天接触的乡亲都当成自己的家人。为自己的家人办事儿,带着家里人致富


本文整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email:kf@53shop.com 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给猪盖“别墅”的孙红梅

下一篇:年薪超千万 游戏主播身价堪比一线明星

推荐货源
选择分类:
阅读推荐
最新资讯
分类栏目
新手开店 开店经验 淘宝推广
进货技巧 淘宝故事 网店装修
图片处理 网购技巧 行业新闻
创业项目 淘宝考试 品牌排行
微信开店 品牌百科 微商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