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内地居民也都十分关注近年来香港的发展,那么香港回归后有哪些变化?香港回归二十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下。
香港回归后有哪些变化?
香港回归的开始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最开始的时候,提出伟大的“一国两制”思想的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的邓小平,就承诺香港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让我们盘点一下,变与不变,首先是不变
1.地位
在回归这20年之间,香港这颗“东方明珠”璀璨依然,他仍然作为“国际经济中心”和祖国内地对外开放的“窗口、桥梁、国际通道”以及“超级联系人”的独特地位和优势、特色依然未变。并且,他仍然是全世界最自由的经济
2.经济发展
据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长至2.49万亿港元,年均增长3.2%。专家认为,香港作为高度发达经济体,每年保持3%以上GDP增速表现非常不错。尤其是在人均GDP指标上,香港仍处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前列。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
3.生活方式不变
许多的香港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保持不变,港人公众假期中依然有复活节、佛诞日和圣诞假期;每周三晚或周日下午,人们依然成群结队涌入跑马地或沙田马场;午夜时分,中环兰桂坊依然熙熙攘攘,迎接各种肤色的朋友。
然后是变化
1.与内地交流加深
香港与内地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香港人持有中国特区护照可以随意进出内地,周围不少年轻人都去内地求学、创业,还有越来越多香港姑娘嫁给内地小伙。
2.法治水平
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在政治稳定、政府效能、规管质量、社会法治、贪腐控制等方面的指标,都远远高于回归之前,特别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为引人瞩目,香港在全球的排名从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跃升至2015年的第11位,比不少西方大国排名都要靠前。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香港回归二十年来的发展与变化就介绍到这了,香港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现在香港也是发展的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