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马化腾就拉上了京东的刘强东,向电商平台唯品会投资8.63亿美元(约合57亿元人民币)!而京东借此补足了在服饰美妆品类的短板后,将与天猫展开全面竞争。
先看一眼官方版本的股权认购协议和战略合作框架:
“腾讯和京东将认购唯品会新发行的A类普通股,认购金额分别约为6.04亿美元和2.59亿美元……认购价格比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溢价约55%。腾讯和京东将分别实益持有唯品会全部已发行股份的7%和5.5% (包含其现已拥有的股份)。”
“腾讯和京东认购的A类普通股会受到为期两年的锁定期限制。在两年的锁定期内,腾讯有权任命一位唯品会董事会成员,京东可以任命一位董事会的观察员。两年锁定期期满后,只要腾讯和京东各自持有唯品会全部发行股份的12%和8%左右的股权,或根据与唯品会的共同协定,腾讯和京东可以继续保有其董事和观察员的任命权。”
“腾讯将在其微信钱包界面给予唯品会入口。京东也将会在其手机APP主界面和微信购物一级入口的主界面接入唯品会,帮助唯品会在京东渠道上达成一定的交易额目标。”
马化腾和刘强东
虽然消息先从京东发布,但就这次的入股及战略合作,再结合一些背景信息,如果要给这次交易各方的实际斩获排序,最大的赢家是沈亚的唯品会,其次是腾讯,最后才是京东。
结盟是在对抗阿里吗?
根据各方口径,三方对这次投资性质的定义是,“资源互换、战略协同,打造共赢生态链”。
交易完成后腾讯和京东分别持有7%和5.5%的股份将有两年锁定期。期间,腾讯将获得1席唯品会董事会席位,京东将获得唯品会董事会观察员身份。2年锁定期结束后,只要腾讯拥有唯品会12%的股份或跟唯品会另行约定的股份比例,京东拥有唯品会8%的股份或跟唯品会另行约定的股份比例,就继续保持各自董事会和观察员席位。
就是说未来两年内,腾讯和京东有可能进一步增持唯品会,才有可能达到12%和8%的持股比例,才有可能继续保留董事会和观察员席位。唯品会希望达成合作后的腾讯和京东是价值投资者而不仅仅是财务投资人。
在回答投资人疑问时,唯品会没有正面提及与阿里的竞争关系,只是强调与京东会利用各方优势互补,形成深度共赢的战略合作联盟。
京东的诉求
2017年,京东与阿里的对抗达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最显性的体现是在服饰。
过去一年,刘强东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服饰时尚品牌的招商工作,这是阿里的核心优势所在。在Q3财报电话会议上,刘强东承认京东确实在服装品类面临十分艰难的“二选一”不正当竞争,从第二季度开始,有一百多家中国本土服装品牌被迫退出京东平台。他甚至直言,服装品类的GMV增长几乎陷入停滞。
唯品会在闪购电商和服饰品类的优势,以及3亿用户中80%以上为女性恰好是京东所需要的。所以加强京东服务女性消费者的能力,延展京东在服饰品类电商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与京东男性为主的用户结构形成互补,双方在品牌联盟、流量联盟层面互为支持,这应该是刘强东最希望看到的合作效果。
一定程度上或许可以帮助京东破除“二选一”的困局,这也是马化腾亲自关注的一个问题。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会是三方交易。
CNBC曾很犀利地问刘强东,“这些年京东取得了如此迅猛的发展,你觉得这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你们和腾讯的关系呢?”
他回答,“腾讯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无限的资源,就像一个仓库,比如今天的微信。我想说我们看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不到10%,还有90%等待我们挖掘。腾讯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客户,通过微信,我们可以触及更多中国消费者。”
唯品会为什么需要这次投资?
据说,三方对战略协同的意识趋同,谈判过程没有太大障碍,主要是细节敲定。
已知的公开信息,唯品会主要获得两大权益:腾讯微信钱包入口。目前九宫格已经满员,电商接入的只有京东和蘑菇街,微信进一步拓展新位置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现有一位成员很有可能被替换掉。
京东也会在其手机app主页面和微信购物一级入口的主界面接入唯品会,帮助唯品会在京东渠道上达成一定的交易额目标。
这些都在解决唯品会的流量瓶颈。2017年Q3财报中,唯品会活跃用户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比同季度只增长了15%。面对电商整体用户增速平缓的形势,阿里京东都在转向线下或沉到五六线城市、农村抢流量,唯品会在拉新、活跃用户留存方面存在一定的压力。
相较以往,唯品会利润率也呈下滑态势,原因是对金融和自建物流的持续投入。
虽然未来两年腾讯和京东存在进一步增持的可能性,但唯品会反复强调独立运营权利。上述交易完成后,董事长兼CEO沈亚仍是第一大股东,并且持有近60%的投票权。唯品会公告称,“唯品会仍是一家沈亚可以完全掌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