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卖菜不丢人,白领回农村种菜取得巨大成功
在松江蔬菜基地,满眼望去,都是周月雅的蔬菜大棚,虽已是冬天,大棚里却温暖如春,各种蔬菜生机勃勃。而1976年出生的周月雅,从里到外表现出一份超越年龄的从容淡定,但她也不得不感叹人生的无常。
一菜一叶,是周月雅的牵挂。在松江蔬菜基地,满眼望去,都是她的蔬菜大棚,虽已是冬天,大棚里却温暖如春,各种蔬菜生机勃勃。而1976年出生的周月雅,从里到外表现出一份超越年龄的从容淡定,但她也不得不感叹人生的无常。周月雅放弃高薪回归农村,创建农业企业 上海绿和园艺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有人出资1亿元收购周月雅的这家公司,但她没有出售。时光回到9年前,那时她拿着二三十万的年薪,做着风风光光的白领。恰巧一个朋友种植番茄遭遇困境,因不懂技术,40多亩地只摘了200公斤好番茄,还无处销售。想着帮忙的周月雅通过114查询,联系到一家大型超市的采购主管,凭着it销售行业磨练出的好口才,她成功说动了这位采购主管,不光买了那些番茄,而且还邀请她成为这家超市的蔬菜供应商。因为厌倦了销售行业的长期出差,再加上自己对农业种植的兴趣,周月雅索性辞掉网络公司的职务,2003年底注册公司,在松江郊区租地200亩种起蔬菜,正式做农民。创业的前景总是吸引人的,但过程鲜有一帆风顺。周月雅如今也不得不承认: 当时辞职进入农业有些莽撞。
周月雅: 那时候虚荣心真的很强,人家问你是做什么的,我说是现代农业人家说现代农业做什么,我说配送蔬菜, 你是卖菜的? 这话不好听,前期我都不愿意跟人家说我在做蔬菜。 地也租了,蔬菜也种起来了,但周月雅可不认为自己真就成了一个农民了。她依旧是职业装,穿着她喜欢的高跟鞋,即使真到蔬菜地里去看看,也根本不可能下地干活。她擅长的还是去市里联系客户,为蔬菜找销路。而在员工眼里,她依旧是个城市白领, 城里人种地,能种的好吗? 不少人当地员工如此议论。公司刚刚起步,周月雅仍像管理一家it企业一样管理自己的农业公司。周月雅发现,虽然客户不断在增加,销售渠道在逐步推进,但公司的亏损却越来越大 2004年底,周月雅已经亏损150多万元,其中不仅包括自己全部的积蓄,还有借来的50多万元。临近春节,各路讨债的人蜂拥而至,周月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电话都不敢接,就怕开口无法还人家的钱 。她不敢和丈夫、家人透露半点,只好一个人默默承受。 真真正正体会到什么叫走投无路。
成功解析:懂得坚持!
周月雅为何会成功? 坚持是她性格中最不能忽视的一个要素。周月雅说自己不擅长规划,碰到了就去做。看似随遇而安,但她也说,自中专时期,她便保持每天晚上5点半开始看书自学直到10点的习惯,多年以来始终如此,足见她做事的坚持。正是因为这份坚持,她取得了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的自学本科文凭,后又获得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