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卖美食货源有很多,在不少吃货的共同推荐下,记者找到了这家名为“寻品美食”的微食铺。店铺里头所有的食品,都是由老板娘沈家燕亲自从全国各地淘来的,“原产地必须是生态环境非常好的地儿,深山老林或是黄土高坡,食品也必须是极好吃的。”
在经营这家微店以前,沈家燕创办过一家公益机构做公益助学,在前去贫困地区做家访的同时,发现了这些美食,“我带了一点回上海,没想到很受欢迎,于是便筹划开了这家微食铺。”
内蒙古的风干牛肉、黑龙江的超大松子、甘肃的静宁苹果、四川甘孜的松茸干……五湖四海的美食被装进了一家微食铺里,生意还不错,“最初在朋友圈卖,最厉害的时候,3天卖掉3吨静宁苹果。”
沈家燕有一个习惯,每每上新货,都会配上一段“觅食日记”,把寻找美食的过程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买家吃得更放心。别看不过是一家微店,经营起来颇为复杂。
最难的要数进货。沈家燕给记者举了个例子:2011年她去内蒙,在一家人家偶然吃到风干牛肉,很香很有嚼劲。回到上海,想念那个味,就上淘宝买了几袋,却再也吃不出那个感觉。于是,托内蒙的朋友帮忙找货源,经过数十家的删选,选定科尔沁的一家生产商。
“怎么运回来也是个问题。”记得有一回,沈家燕去内蒙运苹果,半夜12点还在甘肃天水的高速路口忙着装车,“每次都累得跟狗熊一样。但也正因为交通不好,里面的好东西运不出来,外面的坏东西进不去,才保护了当地的生态。”
在她家,牛肉干一罐150g,卖56元。而在淘宝上,有些“风干牛肉”一斤才卖六七元。买家自然会问“为什么卖这么贵”,“我只能答一句,6斤鲜牛肉才能风干出1斤牛肉干,怎么便宜得了?”
沈家燕也知道,有不少人质疑微食铺的质量,“使用微信进行产品营销,最重要的是朋友圈的信任。”她坦言,之所以每件产品都有个“日记”,是要让大家可以查看寻找食品的过程,也是给客户多一个渠道进行溯源,“以后还会推出视频记录,可信度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