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几千元起家的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5/3/31 14:26:14

1992年,“当时的上海比较‘时髦’的打工是去国外‘洋插队’,还有去深圳打工这两条改变生活环境和提高工资收入的途径,而在上海本地所谓开公司下海基本上是企业的三产、技术服务部之类。”

  沈国康是个地道的上海人,但他却不是那种谨小慎微、精打细算的上海人。他不太安分。就在那个绝大多数上海人习惯稳定、富足的打工赚钱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他选择了创业

  当时的沈国康已经36岁了。刚刚修筑好一个温馨小家,孩子还不满两岁的他在一个国家机关里,捧着的是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过着安稳的生活。

  “由于自己学的专业是自动控制,而当时国内的电脑市场正开始进入加速期,从熟悉的专业技术领域和迅速发展的市场切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

  面对亲朋好友的劝说,沈国康坚持自己创业的想法。认识沈国康的人都说,这人很随和,很容易交往,但是也很倔,他认准了的事很难扳回来。12年后,谈起当时自己的坚持,沈国康显得更加坚定:“风险总是有的,小资本做小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从小做起的,只要方向正确,坚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他“一意孤行”,怀揣仅有的3000元积蓄作为创业资本,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在选择做电脑产品贸易还是做产品开发的问题上,沈国康选择了后者,因为他觉得只有做自己的产品才能真正立足市场,这也使得今天的博科成为了国内拥有自主产权最多的管理软件企业之一。由于是小本经营,沈国康选择了软件产品的开发,因为软件开发投入了更多的开发者的智慧、思想和时间。

  方向明确之后,沈国康与几个伙伴一起开设了上海博科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并以最快的速度研发出了当时中国第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财务软件,从当时正在普遍兴起的财务管理软件开始,迈出了踏向软件产业的第一步。市场也给了博科的创业者相当丰厚的回报,博科财务管理软件当年就获得了超过50万元的利润。

  以小见大喜欢盒饭的道理

  从创业开始,沈国康就与盒饭结了缘。沈国康最喜欢的工作餐是几元钱的盒饭。博科成长的10多年里,他吃掉的盒饭不下7000盒。

  对于吃盒饭,沈国康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甚至还从吃盒饭中吃出了做生意的心得,并具体地应用到博科的软件产品上。

  沈国康在解释博科的产品发展上就曾经用盒饭进行了形象的比喻。盒饭的最大特点是方便———买起来方便,吃起来方便。而盒饭除了方便之外,还有标准化、模块化的特色,吃饭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挑选各种荤菜、素菜进行组合搭配,企业软件市场也有这样千差万别的个性要求。盒饭的另一个主要的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便宜,符合大众消费的习惯,符合中国式快餐的需要,博科的软件在中国诞生在中国发展,也就要像盒饭那样,符合中国的企业应用需求和价格需求。

  在博科创业的10多年中,沈国康经常习惯于用这些日常生活小事来解释企业的发展。他认为博科的产品定位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而中国的国情就是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社会环境差异都很大。因此,作为中国的本土企业,博科必须深刻理解并满足各种规模企业在不同市场领域里的实际需要,软件必须做到可以灵活组合又具有一定标准化内核,同时还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的价格体系,今年博科在国内率先推出的智能ERP产品也正是基于开放式构件化构架下的企业信息化平台。

  “这也是从喜欢吃盒饭的体会中悟出的市钞道理。”沈国康说。

  以小博大军棋里面有玄机

  在工作之余下军棋,尤其是四国大战是沈国康的一大爱好,也是他“从少年保存至今、历史最悠久的业余爱好”。因此,公司里的员工有时候开玩笑地说,48岁的沈国康童心未泯。但沈国康听到这样的“夸奖”,会一脸严肃地说:“你们都不知道,军棋里有‘玄机’,军棋里有战略,军棋里也有大文章。”

  在沈国康看来,下军棋是思想的放松,也是思维的呼吸。“下军棋首先讲究的是战略布局,做企业做市场也是如此。下军棋,尤其是下四国,既要考虑到抗击对手,更需要考虑到与对手的配合,这需要细心的观察和敏锐的判断,同时还需要果断和勇气。这些都是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共性。下军棋,既要讲究战略也要讲究战术,各种用兵之道在军棋的对战中经常可见。每一盘的战略布局是获胜的基础,所谓‘上兵伐谋’,然后是正确地使用战术,默契的配合才能使布局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最后赢得胜利。”

  沈国康和他的博科1994年进入基于Windows平台的财务软件市场,1996年踏入物流信息化领域,2000年开发审计软件,2002年切入商业智能产品,2004年发布开放式构件化平台。“在这些领域,我们进入的时候都是相对空白的。”“从军棋看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与拼搏,道理也是一样,企业的定位,产品的定位就是竞争的战略布局,管理、营销、开发和服务手段都是战术。  

从几千元起家,到每年几千万生意

  靠韧劲得第一桶金

  “大多数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部血汗史。不努力不行,天上不会掉馅饼。我只是努力得比别人多一点而已。”

  1984年,把进城创业作为改变命运惟一途径的张铁锤,怀揣着3000元积蓄,在任丘市建立起一家模具厂,即现在位于任丘经济开发区的华超模具厂。当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真正站在“商海”中时,才发现自己如此“一穷二白”:既无过多资金,也无很管用的“背景”。

  一间破旧的厂房,几平米的宿舍和两名职工,打响了张铁锤创业的“第一炮”。简陋的设施,并没有磨灭张铁锤的意志,白天他和两名职工一起干活,晚上将宿舍让给他们住,自己在空地里用木棍和油毡搭起一间小屋,睡在里面。夏天易过,冬天难熬。寒风钻进来,冻得张铁锤缩成一团。遇上雨雪天,屋里成了“天然冰箱”,刺骨的寒风撞击着落下的水珠,把被褥冻得结了冰,无法入睡的张铁锤只好在雪地里跑步。像这样的夜晚,他不知度过了多少个。尽管在当时,这个小厂只能生产一些工艺非常简单的螺丝模具。

  第二年,中国自动化标准件螺丝的制造诞生了,香港投资商林来福在邯郸建立螺丝制造公司,可是在国内没有生产标准件模具的厂家,致使螺丝制造商陷入困境。几经波折,林来福带着从国外买来的标准件模具找到张铁锤,希望他能做。看着模具,张铁锤根本不懂是什么,更谈不上做出来,然而面对挑战,张铁锤发现了机遇,于是横心接下这项任务。

  在研制中,没有一张图纸,没有生产工艺,只能照着葫芦画瓢。做好一批模具样品就到邯郸去试用,结果不是报废,就是使用寿命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转眼间一年半过去了,张铁锤始终两天一循环,往返在任丘与邯郸的路上。而这时,他已经三年多没有回家了,父母妻儿的模样渐渐模糊,每当清明,张铁锤心里更是酸楚:“清明时节雨纷纷,为了创业忘亲人,人人怨我不孝子,眼含热泪似雨淋……”

  就在张铁锤一筹莫展时,林来福从日本给他带来了标准件模具图纸和制造工艺,并掏出5万元钱作为支持。如获至宝的张铁锤更加坚定了愚公移山的信念,研制中缺少材料,他经常冒雪步行到30公里外采购。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终于制造出第一批标准件硬质合金的合格模具,并且深入研究产品质量,提高档次。从此,国内出现了轰动一时,能与日本、台湾相媲美的华超标准件模具厂。

  凭着对模具质量的保证,为客户服务的忠心,张铁锤被中国标准件行业人士亲切地称为“老大”。

  创业心得: 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奋斗了十几年,已经富裕的张铁锤,循着“化蛹成蝶”的蜕变规律,从小厂房走向大企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欧美对我国标准件行业反倾销的胜诉,关闭了中国的销售大门,从此,张铁锤的模具销量也遇到危机。

  “只要人类在,就有螺钉在。”张铁锤坚信这一点,于是冒险上了标准件模具系列——搓丝板项目。投资390万元购置设备后,张铁锤又请来两位从业人士共同研创,在中国没有一家搓丝板厂可学习,没有一家学校传授专业知识,甚至没有一本书可供查阅的情况下,三个人用胶泥当铁棍,搓出螺纹进行研究。三年时间,张铁锤耗费了800万元试验的搓丝板全部是废品,这无疑让他山穷水尽。

  企业面临瘫痪之时,张铁锤却失踪了。这事惊动了全国标准件行业人士,大家像热锅上的蚂蚁,万分焦急。极度沮丧的张铁锤会不会做傻事?这个烂摊子到底怎么办?谁也不知道。十天后,意气风发的张铁锤回来了,并且带来了全国各地懂搓丝板的师傅,可谓群英荟萃。人多力量大,1997年11月3日,中国第一副搓丝板在上海本原标准件公司试验成功。

  这下子,张铁锤的企业如鱼得水般复苏起来。“中国标准件行业潜力很大,如果为之配套的模具跟不上,就不可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张铁锤预言。1999年,他不惜重资引进了精冲模具系列产品。

  为了使模具使用寿命延长,张铁锤又反复琢磨,两年内试验了几千炉,耗资700多万。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两千多万元打了水漂。全厂职工无比心痛,劝张铁锤说:“要不是这么瞎折腾,你至少也会有两三千万的存款吧!”他却乐呵呵地说,“如果我个人拿着这么多钱,而企业不知何去何从,我们能一起奋斗吗?”

  多年来,张铁锤一直视自己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要想战胜别人,首先战胜自己。”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节拍,历经数年披肝沥胆的奋斗,张铁锤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目前,华超标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上千种螺丝模具,畅销国内外,人们总爱叫它“铁锤产品”。

  社会责任不能忘

  迄今,在张铁锤的精心打造下,华超标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张铁锤,终于找到了“命运”的北斗。他认为,体现一个人成功,不在于金钱和财富,而在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只有把个人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大河中,做一朵浪花,才能更好地体现人生的力量与价值。他有这样的境界,就有这样的行动。

  2006年,台湾一家企业“相中”华超标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欲出巨资买断其技术和产权。打拼多年的张铁锤内心疲惫,觉得对家庭亏欠甚多,很想放弃这片产业。在彷徨之际,朋友的一句话使他恍然大悟:“你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是的,想到一起吃苦的职工,想到中国产业不能流失,张铁锤自嘲道:“事业没有了,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二十几年的创业历程中,张铁锤不忘关怀社会残疾人,积极提供就业岗位。这个福利企业,三分之一的员工是残疾人,他们的待遇很高,除了四种保险外,还有福利和补贴。与张铁锤一起成长的职工,亲切地把他视为兄长,把企业视为家庭。

  在畅想未来时,张铁锤一再对记者强调,他们对企业发展从未放弃过,虽然付出了不可估量的代价,但最终找到了与世界高质量相吻合的契机点。这个农民的儿子,一直在寻找泥土般让自己感到可靠安心的事业归属感也一直在寻找事业长久不衰的稳定模式和架构。


上一篇:分享开女装店创业计划书

下一篇:80后美女淘宝创业故事分享

推荐货源
微商厂家直供货源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分类栏目
新手开店 开店经验 淘宝推广
进货技巧 淘宝故事 网店装修
图片处理 网购技巧 行业新闻
创业项目 淘宝考试 品牌排行
微信开店 品牌百科 微商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