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在疫情下,保障复工复产的顺利进行,现在全国各省市、地区都采取了健康码来作为衡量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凭证,也是广大民众日常出行的主要依据。由于各个地方都是推行的自己的健康码,对于很多流动人员来讲着实不太方便,那么健康码什么时候能实现“一码通行”呢?
3月7日下午3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有关工作。
“健康码”能否实现“一码通行”?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表示:实行健康码“一码通行”的环境和条件尚不成熟。首先,不同省份的风险等级、响应级别和防控要求不同;其次,各地“健康码”生成的标准不一;再次,健康码只能证明受检者当时的状况,之后的健康状况不能简单据此作出判断。
目前,国家层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数据服务,各省各部门可以调用查询全国统一的确诊、疑似病例数据库、密切接触者数据库、县域风险等级数据库,基本实现了基础数据的共享互认。在此基础上,各地结合居民在线提交的自我健康评估及区域性补充数据,对不同风险评分结果的人群进行精准管理,为人员有序流动提供支撑。
目前,实现省内共享已经没有问题。同时,我们也支持推进省际风险评估互认机制,例如广东、浙江与四川、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都陆续签订了省际的劳务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健康监测互认机制,这种做法都值得肯定和借鉴。